深圳配资门户 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丨这座“桥”为职工挽回逾44亿元损失
本报记者 赖志凯深圳配资门户
“真没想到,在这里打个电话,我的工资问题就解决了!这座‘桥’真管用!”不久前,职工李某在拿到被拖欠一个月的工资后高兴地说。原来,李某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餐饮公司当服务员时遭遇欠薪,在大兴区荟聚商圈“工会枫桥实践站智能舱”的帮助下追回欠薪。
该智能舱依托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自助式”于一体的24小时全天候职工服务终端,是一个“一体化”“一站式”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新平台。
这也是北京市总工会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突出科技支撑,以体系化、制度化为抓手,形成以调解为中心环节的多元统一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工作模式的一个剪影。
联动机制形成维权合力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在处理一起涉及98名劳动者的集体劳动争议时,及时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分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由法院等部门出具调解书以及司法确认裁定书。最终,公司支付全体劳动者工资共计180万元。
这是北京深化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建设,推动“工会+法院+人社+司法+检察院”协作机制走深走实的一次生动实践。
“2009年以来,北京市总工会牵头与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六方多家联动机制,制定10余个文件,形成涵盖调解组织体系、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体系。” 北京市总工会权益工作部部长邵英男说。
北京市总与市高院协同联动,工会选派人员参与调解,开展协商调解与法律援助,法院履行指导调解、司法确认等职能,实现调与诉的有效衔接。目前,各区工会均已在同级仲裁机构派驻调解员或设立窗口,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
北京市总还与市检察院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提示函、意见书、建议书),针对工资、社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10类情形精准发力,纠正违法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依法维权工作合力。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北京市丰台区某单位职工陈某,由于长期患病无法在单位继续工作。陈某与单位均有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愿。但就如何给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事宜方面,陈某与单位产生分歧。由于行动不便,陈某无法到场调解,工会派出调解员上门调解,最终为陈某争取到6.5万余元的经济补偿。陈某与单位对快速、方便化解争议十分感谢。
据介绍,北京工会健全三级调解组织体系,在市、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或同级仲裁机构设立19个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街乡工会服务站建立300多个劳动争议调解室,在园区(楼宇)工会联合会、三方工作站等建立30余个调解室,积极开展巡回调解、上门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市总还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则,组建一支由工会干部、公职律师和社会律师组成的专业化调解员队伍。建立“一街一月两日”律师志愿服务制度,推动专业力量向街道、乡镇下沉。
多举措织密维权网
某快递公司未与职工小李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小李患病时无法享受医保待遇。于是,小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相关医疗费用。工会调解员了解快递公司没有调解意愿后,及时为小李介绍了工会法律援助。
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为小李指派了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经过仲裁和诉讼,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快递公司在两个月内向小李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据悉,北京市总坚持一体化、全流程服务,形成以调解为中心,预防、监督、法律援助等各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带动的工作体系,多举措织密职工维权网。
在预防环节,市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等线上线下职工法治教育平台,创作一批新媒体普法精品,提升工会普法覆盖面。在调解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普法说理,推动用人单位完善制度,防止劳动争议反复发生。
“工会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提供代写法律文书、代理仲裁和诉讼等法律服务,筑牢依法维权的底线。”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何跃红介绍,今年市总各类普法作品浏览量已达1.5亿次深圳配资门户,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29万件,调解成功19.31万件,受理工会法律援助案件3.37万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44.3亿元,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权益有保障。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