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配资开户 毛主席纪念堂坐像不够威严,专家决定拆除,韩福裕:摆上鲜花试试_雕像_雕塑_中央
1977年8月10日,毛主席纪念堂的北大厅内青海配资开户,毛主席的坐像终于完工。这尊雕像历时六个月精雕细琢,重达七吨,高度达到3.5米,最宽处超过了两米,气势磅礴。尽管它的制作过程非常艰难,经过无数的调整和修改,最终成功被安装到纪念堂内,但很快,负责修建纪念堂的人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尊雕像的风格与纪念堂北大厅的整体设计风格不相符!随着更多的专家和公众提出质疑,甚至有意见建议将雕像拆除,重新制作一尊更合适的雕像。
然而,时任毛主席纪念堂雕刻创作主任的韩福裕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建议:在毛主席雕像的腿部周围布置鲜花来遮挡雕像的坐姿。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提议迅速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成功。如今,经过“改造”的毛主席雕像仍然端坐在纪念堂内,吸引了无数前来缅怀毛主席的人们,并获得了高度赞扬。
展开剩余82%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无不陷入深深的悲痛。毛主席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留下了深远的历史遗产。对于许多人来说,毛主席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尤其对于40后、50后、60后的中国人来说,毛主席和共产党象征着脱离苦难、迎接新生的希望。因此,当毛主席离世的消息传来时,许多人民群众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甚至无法忍受将毛主席的遗体火化。
当时国内外形势复杂,为了安抚民众情绪,保持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并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以供民众瞻仰。1976年10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布之际,党中央正式宣布开始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同时任命韩福裕为纪念堂雕刻创作主任。根据党中央的安排,纪念堂必须在1977年9月9日前完成,时间非常紧迫。
尽管时间紧张,韩福裕并未感到焦虑。他深知,这项伟大的工程一定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和设计师参与。果不其然,没多久,韩福裕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顶级雕塑艺术家的参与,包括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的知名学者和工艺大师们。
毛主席纪念堂的总体规划早已确定,雕塑组的任务主要包括纪念堂外的四座雕塑群像和北大厅内的毛主席坐像。为了体现毛主席丰功伟绩的主题,设计师们在经过激烈讨论后决定,这些雕塑应当全面展现毛主席一生为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尽快拿出具体样稿,雕塑组分成四个小组,迅速制作了四尊约40厘米的小型雕像样本,并将其上报中央。经过一番反复修改、讨论,最终确定了以毛主席双腿交叉坐在沙发上的形象作为北大厅的雕像样式。
然而,雕塑组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四座外部雕塑的构思迟迟未能定下来。面对困难,雕塑组决定向全国各地的雕塑界征集设计创意。全国各地的设计稿通过特快专递送到了北京,工作人员们开始进行评选。最终,在数百斤设计稿中,雕塑组确定了最终的方案,并于1977年春节前夕完成了设计稿的评审。接下来,雕刻工作正式启动。
时间所剩无几,雕塑组的工作压力空前巨大。为了按时完成,雕刻团队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80名雕刻专家和工人。103位工作人员日夜工作,每天几乎都超过20小时,工作室内灯火通明。虽然高强度的工作给工人们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没有人选择放弃。王维力等雕塑师仍然记得那段拼尽全力的日子:“我们都在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参与工作。”正是这种奉献精神,使得雕刻工作提前一个月完成。
然而,将这尊高3.5米、重7吨的雕像搬入纪念堂成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纪念堂大门宽度仅为2.05米,而雕像最宽处达2.005米,工作人员们必须小心谨慎地运送,确保不会损坏雕像或大门。经过精密研究和多次演练,雕像最终成功无损地被安置在纪念堂内。
然而,在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和专家们意识到,这尊雕像的风格和纪念堂的整体氛围并不完全契合。尤其是在雕像背景的设计上,最初计划是以《东方红》为主题,绘制一幅巨大的“红太阳”图案,但考虑到纪念堂的历史和纪念性,设计师最终决定更改为“祖国大地”图。这样一来,雕像的坐姿显得过于随意,与整个大厅的威严氛围不匹配。
面对这个问题,雕刻组和中央领导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重新制作一尊毛主席的平腿坐像。然而,韩福裕反对这一提议。他认为,重新制作雕像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反响。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将毛主席雕像的腿部周围摆满鲜花,用色彩鲜艳的花朵遮掩掉雕像腿部交叉的坐姿,同时与青绿色的绒绣背景相得益彰,展示毛主席豁达开朗的革命精神。
这一提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工作人员迅速挑选了上百盆鲜花,将其摆放在雕像前,成功地与背景相互呼应,获得了参观者的好评。至今,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的这一设计依然沿用韩福裕的创意,成为纪念堂的一大亮点,展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险、乐观豁达的革命精神。
发布于: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